关于学生日记范文六篇
时间过得真快,一天又将结束了,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,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。日记你想好怎么写了吗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日记6篇,欢迎大家分享。
今天,是我们开展假日小队的一天,也是我们寻访杭州传统文化的一天。
首先,我们到了南宋御街的一新坊,开始学习杭州话。我爸爸是志愿者老师,他念一句,我们跟一句。比如,“馋捞胚”、“葱包桧儿”、“油冬儿”、“口流水嗒嗒滴”……
紧接着,我们开始做陶艺。一开始,我们看叔叔做,他说要把陶泥放在一个磨盘的中间,而且要把它贴住,也不要让它转的太快,否则会把陶泥飞出几米远。终于到了自己做的时候了,我拿了一大块陶泥坐下,开始做。首先,我把陶泥浇湿,然后让它贴住磨盘,但我不小心把磨盘弄的飞快,我赶紧让它停住。结果,停住可不是一件好事!陶泥飞了出来,刚好砸中了我肚子,我疼的哇哇大叫。后来,我的手和身子都是陶泥,简直就是个陶人,都能进火烤了。但是,做成一个杯子还要很多工序,现在是泥坯,要将它晒干,再上色,还要上釉,最后用火烧,才能做成一个杯子。这种工艺就是和南宋官窑一样的。据说宋朝的经济占全世界百分之八十,我真为他们感到自豪!
最后,我们在杭州博物馆学了很多杭州老底子的知识,我这才发现,杭州到处都是传统文化。
早上,妈妈因昨晚加班太晚,没有起来给我做早饭,我觉得她太辛苦了,便想给妈妈一个惊喜,让她吃顿我做的早饭吧。
做什么呢?我想做蛋羹,但不会做,就跑去问奶奶。奶奶说:“先拿个鸡蛋,把它在碗边磕开,打进碗里,放一些盐,搅成糊状,然后把开水倒入碗中,不要太满,再搅均匀,放到锅里蒸七八分钟,等出锅后,最后滴点香油就好了。”
我按着奶奶的说法做好前面的步骤,可在放进蒸锅前,我觉得还不够好吃,于是又很有创意地在蛋羹里放了些紫菜和虾皮,然后搅拌均匀。 不一会儿,一碗香喷喷的蛋羹出锅了。妈妈也起床了,我兴奋地对妈妈说:“妈妈,妈妈,快来尝尝我做的蛋羹。”妈妈吃了一口很夸张地说道:“呀!这蛋羹怎么这么好吃,我一定要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。”我赶紧问妈妈:“起什么名字呢?”妈妈想了想说:“就叫它‘爱的味道’吧”“为什么?”我问妈妈,妈妈说:“因为我从蛋羹里吃到了宝贝女儿对妈妈的爱!”
早晨上学时,天空灰蒙蒙的,第一节课后,我忽然发现窗外飘着一些白色的小粒,定眼一看,呀!是雪,我连忙与几个同学跑出去,看一看这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。
雪下起来了,一朵朵从天空中跳着欢快的舞落了下来,落在同学们的身上,一个个变成了年轻的“小老头”“小老太太”了。同学们在操场上打呀、跳呀、笑呀、闹呀,尽情地享受着雪带给我们的欢乐。
下午放学回家,我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,迫不及待地与小伙伴出去打雪仗。这时,大地上、树上、房屋上,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,就好像像盖上了一条白色的纱。我们跑到雪地里,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。我们拿着冰凉的雪球互相打闹着,但感觉不到一丝凉意,那快乐的心情伴随着漫天飞舞的雪花,一起融入了这美丽的冬景。
我们浑身是雪,全都被纯洁、冰凉的雪覆盖了,远远望去宛如几个雪人屹立在草地上。刹那间,天地之间变成了白色,陆地上只留下了行人匆匆离去的脚步。雪还在飘着,抹去了秋的痕迹,刷洗着岁月的脚步。
我今天终于如愿以偿的来到三多堂,一进门,“哇”好大呀!看啦看三多堂的简介。太谷三多堂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北洸村,是山西省主要旅游景点之一,太谷三多堂亦称曹家大院,是明清晋商巨富曹氏家族一幢寿字宅园,占地一万零六百三十八平方米,有房二百七十七间。三多指多福、多寿、多子,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。
我们来到啦多寿堂,爬上啦四百年前的摩天大楼。在一间小屋里发现啦银窖,往下一看,能把我活活吓死。那时的人胆子有多大呀!这么深,我可以看出曹家多有钱。我们上楼看一看,笔陡的楼梯,一步一步地走上去,连脚都放不下,到楼顶时,上面到处都是彩旗,就像是皇上查看出征的队一样。爸爸把我抱上城墙,我坐在上面,整个院子的风景尽在眼底。
我们又来到啦多子院,看见啦三友坐镜,就是岁寒三友。羽毛镜是越南珍稀翠鸟的羽毛一根一根贴上去的,不褪色。全球有8个,三多堂就有两个,还有清金火车头钟,是用黄金、白金、钨金、水晶这四种宝物制成的,重42公斤,是当年慈禧太后借曹家太多钱,回京后赐予曹家的礼物。
我们又去啦绣楼,听妈妈说,那时女孩十三岁在绣楼住一年,不出来,十四岁就出嫁啦。如果是我,早就疯啦。
今天,我学到啦很多知识,看到啦许多有趣的东西,真快乐!
今天期末考试,考完试,我又蹦又跳地走向老爸单位,连门还没进,老爸便拿着手机,怒气冲冲地走过来:“你怎么考的?才58分,英语才考这点分,数学才考60分!”“啊”,我大吃一惊,这是老爸接到一条信息,说电脑出问题,分数一起发错,星期三报到时再告诉各位分数。我虚惊一场。
很快,星期三来临了。我走进教室,蔡老师看见我,叹了一口气,我心里一惊,难道我考砸了?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座位。不一会儿,同学们都到齐了。蔡老师说:“你们真令我失望,全班才一个一百分,四班有两个一百分,你们……”蔡老师气得都讲不出话来了。“你们班有三个不及格。”我大惊,书吧都掉地下了。蔡老师停顿了一下,开始报分数了:“徐,梓超85,徐梓铭91.”我们叫了一声,班上成绩最好的人才考这点分数,我胆战心惊。“王尧,有道题不对,再扣一分”,蔡老师忘了我一眼,周围同学都深情地靠着我,我明白我一定错得惨不忍睹。“哦,我看错了,加一分!王尧考了满分!“我难以置信,平时70几80几的人考了一百分,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刚好落地。
那一刻,我笑了。
“义叔义叔,在家吗?”村妇女主任亲切地叫着,“哪位?”从屋内传出虚弱的应答声,“听说您在种玉米时扭到了腰子,我们过来看看您老人家。”我连忙答道。确认有人在家,我俩便踏进了家门。房子低矮不到两米的屋顶用篷布遮挡着,屋内地面高低不平,小木凳,板凳,碗筷,小方桌,衣服随意地堆放着,屋里除了一个电饭煲几乎没有其他电器,房屋的墙体虽然是红砖砌成的,但是砖面上已经显示出了年代的印记。这是华上村低保户程礼仪的家。
对房子一番打量后,不见主人的踪影。此时,一个穿着较为整洁的女子迎了出来,不知会不会说话,一直冲着我们笑,手掌向后弯曲着,走起路来也不是那么利索,她是程礼仪老人的儿媳妇。我们在里屋找到了躺在床上休息的老人,屋里光线昏暗,衣物杂乱地堆放着,老式木床上老人挣扎着想要坐起来,我们立马上前阻止。透着蚊帐,我看不清老人此时的情绪,但从和他的对话中能够感受到他的苦楚。由于家庭条件不好,老人家中的独子年过三十才勉强和一位手部有残疾的女人结了婚,并生育了两个女孩。老人一直靠种粮维持生计,由于年轻时落下的毛病,他的老伴也时常脚痛,如今也失去了干重活的能力,全家生活的.重担就压在了他和儿子的身上,儿子在双峰的一个铁厂打工,照顾年幼的孩子和有残疾的媳妇的任务就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。吃了一辈子苦了的老人几近拼命地干活,几年前由于突发脑溢血,好在抢救及时捡回一条性命,如今又扭伤了腰我的思绪被老人的叹气声打断,我再次打量起这个破旧的家,家里包括客厅一共有四间房,粉刷了一半的墙面上黑点随处可见。老人的妻子和孙子都不在家,我们在询问了老人一些生活情况和生活上的困难之后便不再打扰。
为了帮助他缓解生活上的压力,村上把他家评为低保户,每年给予1200元的生活补贴,但这些钱在这个家庭的实际困难面前显得有些捉襟见肘。有这样或那样困难的群众肯定不只程礼义一个,我们要不断扩大搜索范围,深入了解情况,做好衔接工作,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帮扶困难群众中的重要作用,让群众特别是农村困难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,在这方面我们还欠缺了太多。
回家的路上,烈日晒得我汗水直流,我的心里也是潮湿的。
文档为doc格式
最新推荐